「科技不斷再創新,很多現存的工作會逐漸被時代的進步取代,因此我認為在未來二十年裡,真正生存下來的年輕人必須具備這四個能力:會思考、會表達、會自主學習、會面對未知變局,而這也一直是我的帶班理念。」黃仲偉老師誠摯地說。
實作競賽加深理論觀點 釐清未來職業道路
黃老師認為,未來存在太多變數和新出現的挑戰,而如何讓學生擁有以上那四項能力,就必須在大學時期積極培養!土木學系講究實事求是還有精準的邏輯思考,鼓勵學生參加學術活動、競賽就是很好的方式之一。像是力學學會舉辦之「亞太大專生力學競賽」或是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抗震盃國際邀請賽」就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實務層面的思考方式,在一步步和組員討論作品時,也可以不斷整理彼此的邏輯思路是否有分岐之處,訓練表達能力。
除此之外,黃老師還會適時帶領導生參觀與學系相關的工作環境。黃仲偉老師表示:「讓學生以旁觀者的角度來觀看土木工程的運作或是研究領域如何操作資料分析、模擬等,不僅能先建立好同學對相關行業的基礎認知,也能幫助他們在選擇專業組別時更清晰。」
同儕互助加速學習成效 陪伴導生潛心向學
黃仲偉老師除了會安排固定時段與班上同學餐敘,關懷學生日常生活,推動班級同學們成立精進讀書會也不遺餘力。有研究指出,同儕們針對課業問題相互討論的學習成效相較於學長姊或是老師重新論述還更亮眼,原因無他,在團體中擔任「輔導者」的同學可以從幫助他人釐清的過程中獲得自信與肯定,也能透過解題再次梳理自己的思考方式;「受輔導者」的同學則可以在更容易理解、更無壓的溝通模式中重組知識,並且在團體營造氛圍中建立積極地學習態度。面對不同課題,學生在團體中擔任的角色也有可能互換,讓自主學習實在地在課堂外運行。
而擔任讀書會指導老師的黃仲偉老師也會隨時在線上支援各種課業難題。黃老師相信盡可能快速地幫助學生排除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有助於他們吸收知識,不會因為一個觀念卡住,而導致今天安排的讀書進度也停滯。黃仲偉老師還笑著說:「曾經有導生稱讚我晚睡,因為即使近晚間十二點問我問題,還是知道我會跟他一起解題!」
四年的大學時光,其實說長也不長,當生活中充滿了各種不同的事件與感受,總會在一晃眼後就到了畢業之際。最後一個「會面對未知變局」的能力,無非就是希望同學們能夠在求知的路上能適時應用所學來對應突發狀況。最後,黃仲偉老師「無奈地」坦言道:「如果我期望你有的四個能力,你覺得還沒具備的非常完善,我不介意在研究所繼續看到你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