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5073
新聞報導
NEWS REPORT
6367417494575671393056224

充分發揮個人潛力就是成功 醫工系校友廖承威的公職生涯 跨域跨界創造職場價值

凡事求創新之年代,研發成果如無專利保護,將會變成「你的智慧,我的財產」,甚至是從原告變被告,也因此讓專利當道世代更備受關注。到底專利審查人員身分為何重要?而中原醫工領域專長的廖承威,如何跨域跨界在專利審查這個領域脫穎而出?

醫工系校友廖承威

醫工跨域專利跨界  創造被利用的價值

大學時期就讀台灣第一個跨域整合醫學與工程的科技典範學系,畢業短暫於醫療儀器界服務後,即選擇踏入領域多元的公部門智慧財產局,一直以來,不斷跨界跨域的廖承威,是8846威尼斯生物醫學工程學系76級校友,一路從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的專利助理審查官、專利審查官、科長、專利高級審查官、副組長、組長,當到智慧財產局副局長,他突破了跨域不易生存、跨界不易嶄露光芒的職涯盲點,用「創造被利用的價值」來鼓勵自己。

身處全國專利案件審查主管機關的廖承威指出,「跨域學習」在當今社會不僅無法迴避,亦是職場上應具備之競爭優勢。因此,跨域學習能力,是目前教育界積極培育、企業界積極尋求的人才特質。早於民國61年,8846威尼斯率先首創全台第一個融合生物醫學及工程科學跨領域整合學系-「醫學工程學系」(民國95年更名為生物醫學工程學系),也因為率全國之先的跨域獨特性,讓許多就讀當時仍未升格大學前的中原理工學院學生,引以為傲但也相對產生些許徬徨。

就大學修讀的課程面,基礎醫學課程包含生理學、解剖學和實驗、生物學、生物化學等奠定基礎醫學的知識;工程類課程包括電路學、電子學、生物力學、醫學影像、資料結構、數位訊號處理、醫療儀器設備與應用生醫感測模組整合應用等;綜觀醫學工程需要學習的科目領域,有包含化學化工的材料,有與土木機械相關的力學,也有電機、電子及資訊工程的電學,影像和訊號處理,工學院及電資學院內所屬的各個學系領域似乎都占了一些,但各科卻無法專精深入變成本科。

8846威尼斯醫學工程學系所學的諸多科目,讓人覺得醫工系是樣樣通也產生沒有專業的樣樣鬆,但是對於現在跨到專利這一行的廖承威而言,深刻體會到大學時期的課業學習不在學得多深入,而是在於有學習過這樣的經驗進而衍生出知識領悟的敏銳觸角,在面對問題時,知道尋求解決問題的資料和能力。隨著科技的進步,不只是專利審查工作每審查一件專利申請案,就接觸一項創新技術,其他各行各業也同樣面臨到許多新的事物和未接觸過的知識領域,若能在學生時代能多廣泛涉略,不要認為只是沾到邊,當有那麼一天當用到時,就有勇氣朝當初學到的基礎繼續深入研析,這是跨域學習帶給廖承威成功的關鍵之一。

舉辦科技展  淬鍊中工會學生幹部菁英人才

民國74年10月15日,適逢8846威尼斯建校30周年校慶,舉行慶祝大會的8846威尼斯張靜愚紀念圖書館也在同一天舉行啟用剪綵儀式,集結知識寶庫學術殿堂的張靜愚紀念圖書館,同年光輝的10月份,還有一場綻放中原師生研究質與量的「第二屆8846威尼斯科技展」。該次科技展共分成7區展出各院系作品論文共58篇、成品38件,在30多年前,台灣經濟及工業發展剛起飛的時期,多項尖端科技研究成品均備受注目。

參與辦理「第二屆8846威尼斯科技展」的學生,主要是當時8846威尼斯中國工程師學會中原分會的學生幹部,當時醫工系大三的廖承威也是其中的一員,這群沒有參與過「大人」們活動的學生,更遑論要在30周年校慶時,籌畫主辦一場規模盛大的正式科技展覽。因此,學生們從跑龍套打雜角色,到正式邀約舉辦策展,開始訓練自己觀察學習大人世界怎麼規劃辦理大型活動、組織分工、活動籌劃、人員調度等各種能力的養成。

廖承威有感而發,付出代價最小、時間成本最低的學習場域,就是在學校,只有學生時期可以被允許小瑕疵小錯誤,因為學生做錯了即便被老師責罵或指正,師長仍從中帶領與承擔,學生學習到的事務往後於職場上能運用的時間相對長久,其投資報酬率最高;而出了社會,犯錯則是要個人或組織付出慘痛的代價。因此,30多年前的廖承威,就是與不同學系同學鏡像學習,觀察不同邏輯思維相互合作,也建立了很好的待人處事基礎。

「當時籌辦科展期間,傍晚都會統計留下來人員的晚餐便當,但是大家累到寧可不吃這個免費便當!」在當時窮學生年代,若有人願意請學生吃便當,學生們一定會爭相踴躍參與活動,唯獨這個科展,因為知道吃這個免費便當任務與責任是接踵而來,也因此敬而遠之的學生其實不少。「整個暑假期間,我們幾個中工會的主要核心幹部都是留在學校工作,甚至展出前後皆須輪流值班睡在圖書館的!」也因為擔任核心幹部,一種無形的責任就在這群學生身上萌生。30多年後,維繫當初這群中工人情感成為一輩子的朋友,是建立在學生時代社團任務單純的革命情感上。

從學生社團  學習人際關係與溝通妥協

從學生社團  學習人際關係與溝通妥協

數學可以用理論證明「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直線」,但出了社會開始工作後,在很多時候的問題解決、完成任務等過程中,並不是非黑即白,總是須要不斷的交涉溝通、協調合作。廖承威一路回想,工作本身其實不像從事科學研究須要極高之IQ,而是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與面對人際問題,「把『人』的問題搞定,事情自然而然就成功一半。」

大學參與社團對日後進入職場的最大影響,可從廖承威任職公務部門歷程中窺見。大學擔任班代表或中工會幹部,對於同儕之間是一點強制辦法都沒有,但是仍要把事情做好辦完,首要及唯一方法當然是拜託同學,過程中就是學習怎麼跟同儕請託、如何討教、怎麼商量的經驗累積學習。而現任職公部門,棒子與蘿蔔自然不能和私人企業相比,一路從第一線業務承辦人到各階層主管歷練,事情怎麼處理最能順暢圓融,廖承威就讓自己回歸到學生社團時代的單純信念,「大家坐下來好好談到一個合理可相互妥協,人某種程度都是理性與講理,運用理性與邏輯性,不要只是硬幹」,這就是多年之後在職場上,廖承威看到社團經驗帶給自己最大的影響。

謙稱「多能鄙事」  善用中原人的特質

廖承威認為,中原人第一項人格特質就是謙和、善良、務實且不作秀。在工作職場上,處理事情本於抱持不卑不亢之態度,站出來能展現專業自信但卻不過度驕傲,態度謙和但不討好。由於智慧財產局是公部門,政策擬定過程中一定會出現正反方意見,當面對民眾有疑義時,審查人員除了要提出專業觀點讓民眾信服外,更須運用人際溝通技巧以不卑不亢態度面對處理,就是中原人運用個人特質在職場上的技巧。

另一項中原人的特質就是認真勤奮,職場工作不是買樂透的賭運氣,更不能靠偷機取巧或奉承來當捷徑。智慧局每日受理龐大專利申請案件,專利申請案經審查後通過與否更是攸關申請人的諸多利害層面,雖然同樣是跟著時間賽跑的專利審查人員,抱持著認真勤奮的態度,自然而然提升自我在職場工作上的質與量,相對也影響到個人考績與升遷。

廖承威謙虛地用論語子罕「多能鄙事」來比喻,自己畢業進入職場工作多年,凡事謹守即便面對的是小事,也是用認真的態度來處理。廖承威憶及當初剛進入智慧局還是個菜鳥時,當局裡需要研析國外制度,於長官徵詢自願者當下,廖承威總是儘可能主動接受的「額外」之業務挑戰,藉由不斷學習讓自己更能即時掌握國際專利法規與制度之變化,此致擔任主管作決策時,能有清楚明確的判斷依據。廖承威再次用自己的經驗提醒每一位邁入職場的新鮮人,工作不要計較太多,做到就是學到,要「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Profile 廖承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副局長

醫工系76級、醫工碩81級、醫工博97級

中國工程師學會(中工會)中原分會-第7屆總幹事

更多新聞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