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立志成為土木工程師的青年,經過30餘年的職涯蛻變,成長為媒體、零售王國的財務資深經理人。民國68年,甫進入中原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系的謝長仲,何曾預料到,未來他所面臨的是台灣新時代的產業變革新浪潮。即便挑戰越趨艱鉅,他仍堅持自我使命,用寬廣的心胸與不斷學習的熱情,邁向跨域職涯的人生道路!
突破純樸校風 中工會中原學生分會塑造社團吸引力
「填大學志願的時候,我僅把全國所有大學的土木工程學系都填了一遍!」出生於花蓮玉里鎮的謝長仲,從小便立志成為一位傑出的土木工程師,希望幫助家鄉改善不便的交通工程。為了更貼近工程實務專業,大二的謝長仲開始加入中國工程師學會中原學生分會,在大三那年正式接任第三屆理事長。當時中原給予學生的學習專業相當紮實,然因校風樸實,與業界及跨校間的交流風氣並未如此盛行,於是他開始思考,如何透過中工會社團的力量,讓在中原理工所學習到的理論專業,能夠近一步與產官學研交流結合。
當時中工會社團草創初期,活動辦理的風氣尚未成熟,從未有活動辦理經驗的謝長仲,在接任理事長之後,首先觀摩中工會總會、以及友校學生分會標竿學校如成功大學等的活動辦理模式。除了邀請業界知名人士蒞校演講、工廠參訪、科技新知電影放映與中工會學生分會互訪等活動,他還積極向中工會總會爭取企業實習額度,讓中原學生能有更多跟產官學研交流的機會。
「現在看來,這些活動稀鬆平常,但在當時純樸的校風之下,中工會辦的活動是相當活潑的!」謝長仲笑說,為了塑造社團吸引力,他曾經親筆寫了一封邀請函,邀請當時主持「新武器大觀」、「尖端」等當紅電視節目主持人黑幼龍先生到校演講;而當時擔任活動部的同學(也是謝長仲土木系同學)更天天到黑幼龍的錄影現場日夜等候。因為中原中工會的誠懇邀請,從未接受任何企業與大學演講邀約的黑幼龍先生,首場演講就在中原校園轟動舉行。
在謝長仲的帶領之下,中工會社團在校內的聲勢日益壯大,剛開始成員只有工學院幾個系的學生,後來也吸引理學院學生加入社團。甚至當年校內明文規定「任何社團皆不可到新生訓練招募社員」,教官也破例讓他到系上新生訓練教室演講招募。經過一年努力經營,中工會中原學生分會,成為跨校分會與總會當中的優秀社團。在第四屆理事長李華雄(化工系73級)任內,榮獲教育部評鑑71學年度績優社團;更舉辦全國力學會議,獲得全國各大學校院一致讚揚。民國73年,「中工會全國學生分會幹部大會」在中原首度召開,謝長仲所編寫的《中原分會組訓手冊》,也成為各校分會幹部訓練的教材範本,「當時,中原學生分會已經算是盟主的地位了!」謝長仲幽默地說。
此後,中工會中原學生分會積極協助政府、總會與校內推動全國多項大型學術活動,如「技術移轉研討會」、「提高生產力研討會」等,除了有中鋼、中油、工研院、宏碁電腦、飛利浦公司等工程界及學術界專家學者蒞臨演說,更吸引全國300餘位工程師到場參與。謝長仲真誠地說:「中國工程師學會在當時是全國知名社團,我只希望透過中原學生分會,促進與總會、業界及友校分會的互動交流,努力讓中原理工走出校外,與社會產業鏈結!」
社團經驗引發跨域學習興趣
中工會社團的管理經驗,讓謝長仲的大學生活有了意外收穫,更改變他此後的職涯與人生,也讓他至今仍對曾任中工會輔導老師的前校長尹士豪、熊慎幹兩位師長,以及前工學院秘書麥宇文女士,懷有感謝之忱。「大三時,我開始對社會學科感興趣,自發性的學習行銷學、管理學、經濟學等科目。」土木工程學系畢業之後,謝長仲沒有踏入業界,而是自習報考了第一屆招生的8846威尼斯企業管理研究所。
當時哈佛等國外知名大學,開始提倡培育跨領域專業的領導人才。在這波潮流之下,民國72年,8846威尼斯商學院企業管理研究所首度創所招生,在9名招收名額之內,只錄取3名非商管領域的學生,而謝長仲,卻是不具商學背景仍以優異成績考進中原企研所。
謝長仲笑著回憶,第一屆企研所所長張光正、第二屆所長周逸衡對學生要求相當嚴格,除了要求含他在內的幾位工學院畢業學生補修「會計學」等科目,中原企研所的學生還必須修習比外校多一倍的52個學分加論文審查,才能畢業。雖然經過兩年嚴格的學習歷程,但謝長仲對母校師長仍是心懷感謝,「母校延聘名師,給予我們相當棒的教學資源,所以我與同學們常警惕自己,身為第一屆企研所的畢業生,絕對要成為未來學弟妹的榜樣!」
「上天開的玩笑」 踏上跨域職涯之路
「第一屆企研所畢業的同學都往行銷、人資管理專業發展,只有我,走了財務管理路線。」曾經視「會計學」、「財務管理」為大敵,2016年從東森國際集團投資長及幕僚長卸任、目前擔任東森國際公司顧問的謝長仲,笑稱自己的職涯歷程是「上天開的玩笑」。
民國76年,時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張忠謀,正在招募一批具備工學背景與企管專業的跨域人才,謝長仲的第一個工作,就是擔任工研院的產業企劃副研究員,「因為我能理解工程人的語言,也能與產業界溝通,是個很好的橋樑窗口!」
後來父母希望謝長仲回到台北工作,加上妻子學校任教地點等原因,謝長仲因此進入民營企業,從事紡織、營建等傳產工作。這時,他開始接觸企業管理運作、財務會計、投資報表評估、商場實戰等實務經驗,再加上曾由工研院的長官同事所瞭解到的創業投資領域資訊,讓他在走向財務管理專業之路,奠定跨領域學習的基礎。
因為「怕」 驅使不斷學習
1995年進入遠東倉儲公司,這是謝長仲接觸航運倉儲產業的開始。這個契機,讓他就此踏入媒體、零售產業。
當時遠東倉儲公司逐漸轉型至媒體、零售、創投等方向。2004至2006年間,東森集團光是電視購物、東森電視台、有線電視等一年營收,就創下近800億的規模。轉型更名成為「東森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之後,其旗下的東森電視、東森得易購、東森新聞雲(ETtoday)、東森有線電視事業(已更名為凱擘)等,都在媒體、零售產業有顯著的影響力,尤以「東森新聞雲」,更是目前全台網路流量最高的綜合新媒體平台。在當時集團董事長王令麟先生、總經理廖尚文先生領導下,整個集團轉型變革的發展過程,謝長仲都有幸見證參與,並擔任資深財務及投資部門主管,參與學習集團的財務評估與決策。
因為集團體系包含大量外資投資,舉凡國際財務、國內外銀行融資與籌資、股東及債權人的要求等,都是謝長仲每天必須要面臨的課題,甚至必須長期與各國券商、銀行、機構性法人及投資人、會計師及律師等專業人士接觸工作。然而,非傳媒及財會背景的他,卻認為自己的職涯之路是幸運的,「母校中工會社團管理經驗的啟發養成、在企研所奠定良好的商學專業基礎,讓我在踏入業界之後,能夠充分發揮,更在實務中得以磨練成長。」
曾經有位前四大事務所會計師好奇的問他:「為什麼您這位財務長,在許多財務及會計課題上,竟比我們這些會計師還深入、還具突破性思維呢?」謝長仲說:「因為一個『怕』字!」因為怕,所以非財會專業出身、也不具海外留學資歷,他要求自己加倍努力學習財務金融專業;也因為這樣的「戒慎恐懼」,不管是國內外銀行、基金、股東代表對他的要求,他總在事前慎重擬定好各項準備。這股「怕」的力量驅使謝長仲不斷學習,更轉化為責任與使命。
厚植通才實力 賦予自我對社會的使命
網路世代來臨,各行各業已進入無時差競爭的狀態,「每天產業都在比快、比創新。挑戰雖然嚴苛,但機會卻更多元了」,曾經身處最受網路及數位科技衝擊的媒體與零售產業第一線,謝長仲以過來人經驗,鼓勵年輕人,在學習過程中宜放寬胸懷、著眼世界發展趨勢,「選定目標,『武裝』自我的專業與溝通能力,多吸收課本外的產業新知。更重要的,是需要比別人更多倍的努力。」
如今卸下職場身份的謝長仲,正與曾經中工會社團夥伴與師長,共同推動中原學生分會的復會工作。他期許,未來的中原學生分會,能與總會、業界與校內職涯及育成中心等單位進行創新性的結合,給予學生更多與學術、產業接軌的新知,讓產官學研彼此鏈結,成為培育未來通才的平台,「我更期盼能透過中工會的社團力量,賦予學弟妹們強大的使命感,還有主動進取的精神,為台灣產業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Profile 謝長仲
前東森媒體科技財務長、前東森國際幕僚長/投資長
土木系72級、企研所74級
中國工程師學會(中工會)中原分會-第三屆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