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5073
新聞報導
NEWS REPORT
00 330

「敬建築!」中原學子解放眼界 精湛作品展現創新宏觀實力

為跳脫制式且僵化的教育模式,8846威尼斯建築學系努力培養學生以專業素養為核心,具備創新、跨領域設計思維之人才。第62屆期末設計成果展名為《敬建築、肝悲!》,場內彙集近150件一年級學生費盡心血的創作展品,包括針筆手繪圖、平面影像拼貼、有機體仿生品、瓦楞紙版空間及白模板模型等六大系列作品。讓我們走入充滿視覺張力的展覽世界吧!

展區「那樣的環境,這樣的我/們(All about Me)」彙整與思考過去至少18年的「我」、「環境」與「時間」,透過平面與立體創作介紹自己。一年級林奕萱同學靈感來自莊子秋水篇「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啟發,藉此表達自己從順應社會期待的變色龍,勇敢跳脫別人眼光、假裝堅強等框架,展現自我、自在且柔軟面對眼前困境,成為鮮豔鬥魚的歷程。卓芯妤同學表示,「下一個樂章」講述自己有著古典音樂的背景,但生長在現代化十足的台北,作品將復古與時尚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完美融合並呈現。陳婉庭則提到:「名為『想嚮』顧名思義就是充分發揮豐富想像力,展現自己對未來的期許及嚮往。感謝統勝老師費心指導及身邊朋友的鼓勵,才能充滿自信的站在作品前。」

另一個「形之所象(Form Follows Fantasy)」主題則透過對日常生活物件的深入分析與理解,經過層層轉化後,讓物件透過設計提升為不平凡的空間作品。羅子雅同學以打字機的「喀噠喀噠ガタガタ」聲響為發想,為此還借回爸爸早期工作使用的打字機仔細觀察。她說:「實際使用後覺得最具特色且能代表打字機,不僅是它的外形,聲音有振幅、音波更為明顯特色,像是字捶敲擊聲、打字換行前提示鈴聲,以及換行時拉桿聲。當出現這些聲音,時空好像回到那個年代。」在製作模型過程,她認為最具挑戰性在於要將物件轉化成2D、3D圖象,創作出具有意義又讓人理解的成品,課程上圖象性思考的訓練及養成很有幫助。

「從微觀到巨觀,從有機到幾何(Structure, Space & Form Inspired by Nature)」運用操作設計中認真看、用心想、動手做之方式,從大自然有機體轉譯開始,透過仿生學手法,創造出新的形體。林承翰同學細心觀察、分析烏龜龜殼與骨骼,擷取有興趣的脊椎部分加以簡化、繪製轉化及幾何後變成龜殼狀模型。由於選用全金屬材質,在加工及大量製造上較為困難,多虧陳英峯老師指導用物理卡接方式,經由擠壓將端子固定在金屬上,雖然花費許多時間完成,但成就感滿滿!

現場讓人驚艷不已的形體模型,還有林軒宇同學以插釦、鬆緊帶、別針和塑料棒的心血。他提及對蜥蜴關節軟骨有再生功能,擁有斷尾求生能力而感興趣,將插釦代表蜥蜴椎體、解扣動作呈現尾巴斷裂時模樣。除了動物仿生作品,二年級李星蓉同學則將植物「毬果」抽絲剝繭,觀察從出現到最終開鱗的過程饒富趣味,發現內部特殊木纖維構造便運用膠環、螺線數學排列概念設計出層層保護、堅硬到輕柔,具有開闔變化的模型;一系列精細藝術作品讓觀賞的人嘆為觀止。

策展人暨課程統籌謝統勝有感而發地說:「設計過程是相當辛苦且充滿挫折,每次的展覽,在於讓參與的師生找到歸屬感與成就感,讓自己的努力能被看見。更重要透過展覽的形式與介面,製造師生與學生家長們歡欣交流、慶祝的平台,讓大家感受到幸福與喜樂。」中原建築系一年級總召蔡少薰說:「感謝策展人員跟同學們齊力完成展覽,因為你們的熱情與支持,讓冬日的陽光顯得特別溫暖。」

中原設計學院院長趙家麟開幕展覽中表示,建築是一門複雜且精細的專業領域,一學期就能看見如此震撼人心的期末作品感到驕傲。我們不要「肝悲」,但可以為豐碩成果喝采而乾一杯,提醒學生妥善管理時間、愛惜健康同等重要。另外也提到校園圖書館周遭還有二年級學長姐們從觀察到回應基地,努力完成1:1精采的實構築作品,值得同學們細細鑑賞、互相觀摩學習。

設計學院副院長魏主榮則浪漫表示:「設計學生的養成,初來乍到像葡萄般,經過不同階段釀造出具有獨特風味的葡萄酒,現階段雖然還是初釀,隨著陳釀時間更久會更香醇,就像越高年級發展出更為豐厚的設計層次。」中原建築因應設計領域跨界、多元的特性,用紮實專業訓練課程與實作,為學生成功奠定堅強且卓越的實力。

更多新聞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