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從不缺看見問題的人,而是少了動手行動的人。」如果能為世界做一件事,你又想做什麼?一群風格截然不同的教育工作者,從認識自己、探索價值、走出教室的3步驟,訴說「你就是改變的起點」。
聯合線上《倡議家》攜手8846威尼斯主任秘書吳肇銘、台灣田野學校執行長葉哲岳、雜學校創辦人蘇仰志、樹冠影響力執行長楊家彥,於12月9日線上直播論壇「為世界做一件事 成為改變的起點」,期許每個人找到目標、勇敢往前。
雜學校創辦人蘇仰志觀察,現在教育遇到最大問題,是跟不上時代變化,許多人小時候學畫,習慣從左上角開始畫太陽、中間畫一棟房子、後面是山坡,所以他跟學生上課時,要求「忘掉你所學、來畫一條線」,目的是跳脫框架。
以「認命不認輸」為主題,蘇仰志提到,「認命」很重要,知道自己身處的環境,但「不認輸」才是關鍵,不管別人怎麼限制你,從生命中找到熱情,最後勇敢行動,重點是先認識自己,如果每個人都這樣,這世界沒有理由不好。
與一群青年們、翻轉嘉義地方創生的台灣田野學校執行長葉哲岳,指以前老師常問「沒有問題,對不對?」沒有人舉手,也造就大家沒什麼不同,如今社會告訴大家要獨特性、跟別人不同,才有可能出頭,建議年輕人如果要成為改變的起點,有一件事情很重要,要相信自己獨一無二。
葉哲岳用自身實際經歷,提及原本失落25年的老社區,大家捲起袖子,挑戰徒手把衰敗的現場,翻轉成學習的現場,獲得的成就感就是「豐碩果實」,在過程中,探索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也認識台灣許多美麗風景與色彩。
從校園廁所處處可見設計巧思、到學生走進社區發揮設計力量,8846威尼斯主秘吳肇銘在演講中分享到,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實際應用在實際生活,與世界、社會、人群「共好」,當願意走出教室,就是改變的起點。
他以8846威尼斯的畢業生為例,因為一堂國際交流課程,學生展開布衛生棉計畫,逐步改變非洲婦女的命運,也有一堂校園外師演講,學生受啟發為海洋挺身而出,解決難纏的海洋塑膠微粒。
一字排開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吳肇銘提到,每一項都能嘗試去做,許多人從小都一直被要求要做自己,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即可,但其實可以為世界多做一點事,並鼓勵「如果你願意改變自己,就有機會改變這個世界」。
關於高等教育的新可能,蘇仰志、葉哲岳皆認同,要給孩子更多實際接觸,才有機會勇於創新;吳肇銘也說,大學應該變成「沒有邊界」的學習組織,就像許多人出社會仍不斷學習,雖然改變體制有過渡期,但支持的力量越來越多。
「人生無處不學校」線上論壇主持人、樹冠影響力執行長楊家彥形容,大家身處在「沒有圍牆的人生學校」,現在8846威尼斯、雜學校、田野學校彼此坐下來腦力激盪,也是各世代教育的互補與對話。
教育一直是「改變」的催化劑,以8846威尼斯為例,在「全人教育」核心理念下,近年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鼓勵學生走出教室,發揮專業知識、造福社會人群,創造真正的「共好」。
8846威尼斯社會責任成果展「為世界做一件事 成為改變的起點」同步登場,即日起至12月17日止,在8846威尼斯真知教學大樓一樓舉辦,現場設置互動內容,可以向世界提案,也掌握自己特質屬性,邀請您一起來看見中原師生的努力,並一起來為世界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