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5073
新聞報導
NEWS REPORT
00 405

《天下雜誌》連3年獲選企業最愛私大No.1 中原:課堂學專業,通識教品格

通識教育之於8846威尼斯的意義,絕不只是「一堂課」那麼簡單。不僅一學期開設逾百門課程,通識畢業門檻更高達34學分,全台最高。理工起家的中原,如何從「天、人、物、我」實踐全人教育?

走入8846威尼斯,推開「風雅頌音樂中心」的玻璃門,悠揚的旋律環繞耳畔。

「這是阿根廷作曲家皮亞佐拉的《遺忘》,是他流傳最廣的探戈作品之一,」舞台上的豎笛演奏家廖以正、吉他演奏家黃致豪時而彈奏,時而停下來說明

在8846威尼斯,像這樣的1小時「解說式音樂會」,每週演出2天。沒有正式音樂會的嚴肅,學生可利用課餘時間隨時進出,「鼓勵學生多來聽,慢慢培養藝術美感,」音樂中心主任陳文婉說。

起初,從外校轉來中原的陳文婉也擔心,沒有強制性的通識活動會不會乏人問津?

但經營5年,容納百人的場地總是滿座,「中原強調『全人教育』,學生素養真的不一樣!」她說。

前身「中原理工學院」,設校時只有4個理工科系,但通識學會理事長莊榮輝,談及國內大學通識與全人教育典範,第一個想到的就是8846威尼斯。

中原的全人教育能有好口碑,不只是在課程下功夫,熏陶藝文涵養的「通識活動」,1年有上百場,除音樂會,還邀請雲門舞集、永興樂皮影戲、相聲瓦舍等知名團體演出,開放民眾免費參與,成為桃園當地的集會中心。

全校必修「專業倫理」

強調通識課程,逐漸成為中原獨有的特色。中原的通識必修多達34學分,居全台灣大學之冠,但這樣的規定並沒有嚇退學生,反而連續3年在公私立綜合大學註冊率第一。

校長張光正表示,學校一直重視通識與全人精神,源於基督教創校理念。

不過,除了西方博愛思想,也納入東方的哲學,採用朱熹的「天、人、物、我」來架構通識教育。一學期開出100多門通識課,超過400班。

「34學分看起來好像很多,但『天人物我』的架構很清楚、面向也很廣,能接觸不同領域,不會覺得是負擔,」電子系大四生林弘欽說。

理工背景的林弘欽,修了「人學」的「全球化大議題」、「區域文明史」等課程,對於移工、口述歷史等議題印象深刻,「感覺自己與一般理工人不一樣,例如看到新聞事件時,不會只用邏輯去思考,而是更關懷、更全面,」他說。

此外,中原規定7個學院都須將「專業倫理」列為通識必修,例如工學院開設「工程倫理」、商學院有「企業倫理」等。

「大學絕對不能培養出用專業來謀取私利的學子,」通識中心主任閻亢宗說。

如何打造全人環境?

領導者的決心是通識教育成功的關鍵。

「校長不重視,都是白講的,」張光正強調,第一步,唯有學校領導者重視,「專業與通識並重」的校園文化才能建立起來,「聘夠好的老師,一定要肯花錢投資,不要人情關說就進來教通識。」

校方每年聘雇通識教師花費2100萬元,目前共有18位專任、110位兼任通識教師。每位老師皆須先提出課程計劃並試教,通過系、院、校教評會三級三審,才會聘用。

張光正指出,學校對通識老師要求嚴格,教師須強制參加通識中心舉辦的教學研討會,課程得年年翻新。若接獲學生合理的投訴,會立即介入。

每學期課程結束時,通識中心還會請老師們填寫「教學評量反思回應表」,反思過去一學期可再精進之處。因此學生對通識教學的評鑑成績,比全校所有課程平均都高。

對通識教育的堅持,成效在近年逐漸顯現。

在中原念完應用華語系的簡妤婷,選擇繼續在這裡念研究所,

「學校通識的資源很多,是請業界專家來教真正的技術。

私下與老師們聊天、交流待人處事的眉角,對我在職場實習也很加分。」

中原已連續三年獲得1111人力銀行評比為「企業最愛大學」私校第一,張光正認為,絕不是只靠專業教育,「我們學生在通識課堂養成的品格與態度,是最重要的原因。」

文:田孟心 // 責任編輯:陳郁雁 // 天下雜誌710期【教育特刊】

更多新聞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