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6威尼斯醫工系畢業校友林政鞍年僅34歲,研發成果卻獲得國際高度重視,不僅是中原之光,亦是台灣之光!媒體大篇幅報導國科會為他舉行記者會,除了介紹其研究成果,亦分享他從小到大的求學經歷,雖然念的都不是明星學校,大學也幾乎全心投入合唱團,從來不是愛唸書的乖乖牌,但是他善用在社團中學習到的人際關係技巧,在做研究或實驗時充分發揮團隊力量,終於獲得佳績。
螢光金奈米粒子之研究讓本校醫工系助理教授林政鞍(圖左)在今年一月榮獲了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青年研究學者獎」,三十出頭的他來自臺灣,而且養成教育與實驗成果全部來自私立的8846威尼斯,因此受到國際知名期刊《Nature》雜誌之注意,特地以越洋電話專訪他;對於台灣首位獲此殊榮的本土青年科學家,國科會於4月16日盛大召開記者會向媒體介紹他的研究成果,並由國科會副主委陳力俊、國際合作處處長張慶瑞等多位政府官員親自主持記者會。
在8846威尼斯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到博士後將近14年的求學生涯裡,指導教授-醫工系張恒雄老師(圖右)無疑是對林政鞍影響最大的人。民國88至92年,張老師擔任本校研發長,經常與研究室學生討論學校的研究方向與大事,使林政鞍這群子弟兵對於學校有更多的認識,並希望有朝一日也能為母校盡些心力。
林政鞍印象最深刻的是,張老師曾經跟他們說:「只要從8846威尼斯畢業,將來不管走到哪裡,身上流的血就是中原的;中原就像我們的母親,要讓自己好,就要把媽媽的體質調養好,所以一定要為母校做更多的付出。」張恒雄老師本身就是中原畢業校友(物理系55級),三個女兒也是中原畢業,正是標準的「中原家族」;受到老師的影響,林政鞍更加以身為中原人為榮,更希望自己的表現也能光榮母校!
「『態度』應該是政鞍成功的關鍵…」張恒雄老師讚許這位愛徒的求學態度極佳,對於老師的要求能夠立刻回應,並且會主動幫老師想到其他未交代的事情,正確的求學「態度」使他比其他人學到更多東西。張老師最感動的是,林政鞍在接受《Nature》雜誌專訪時,還特別提到他對學校的認同與情感,並希望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回饋給中原,年紀雖輕卻懂得感恩,難能可貴。
◎中原合唱團的洗禮
「我繼續讀研究所的動力,其實是因為想待在中原合唱團……」林政鞍大一就加入合唱團,當過團長、部長,在念博士班以前,中原合唱團幾乎是他學校生活的重心,他也不諱言其實合唱團是吸引他留在中原的原因。以前為了幫合唱團招募新血,他經常得跑到力行宿舍與同學搏感情,因此鍛鍊他的人際溝通技巧。林政鞍說,合唱團裡面很重視分工,四個部各司其職,雖然各唱各的,但是最後要能「合」才能唱得好,是需要許多技巧與努力的。(左圖為1997年12月中原合唱團在張恒雄老師(圖中穿黃衣者)家報佳音,林政鞍為右邊第一位。)
在合唱團,林政鞍特別感謝指導老師─許政行老師(機械系教授兼教務長),許老師對於合唱團經營相當關心,使同學對於這個團體更有向心力;而音樂上的指導老師─孫德珍老師(物理系賴再興老師之妻)則讓他得到許多音樂上的體驗,「孫老師不嫌棄我們是平凡人,她激發出我們不凡的聲音特質,藉合唱充滿我們內在涵養,這也是我特別喜愛合唱團的原因。」林政鞍談到他最愛的中原合唱團與老師們,內心滿滿都是感動。
張恒雄老師肯定林政鞍的社團歷練,對他做研究有很大的幫助,尤其在實驗室裡,學長姊必須帶領學弟妹,這對研究室的發展與傳承有相當大的影響;也因此後來他在面試學生時,也都會特別詢問學生是否有參與社團方面的經驗。
無論在社團或研究室,林政鞍都認為前人有責任盡一切努力,來讓團體能夠永續經營,而後面的人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希望自己未來能多與中原前輩學習,且永遠都要為學弟妹多做一些。在張老師的奈米生物工程中心成立初期,他和同學協助老師把中心從無到有的建立起來,讓後來的學弟妹可以輕鬆的使用這些設備與空間,在研究時沒有後顧之憂。
林政鞍表示,無論在什麼環境他都要求自己「做什麼要像什麼」;當學生時,就思考要如何幫助老師;在合唱團裡,就思考怎樣讓團員感情更融洽;「無論扮演什麼角色,都要把自己的力量發揮出來」林政鞍認真看待每一件事。
過去醫工系有項不成文的慣例是本科系的畢業生不宜留在校內任教,而今年二月林政鞍高票獲聘為助理教授,在張恒雄老師看來這將是「空前絕後」,他也把這看為「神的祝福」。再過幾年即將正式退休的張老師,原本一直在為實驗室的傳承而禱告,如今後繼有人,可以將研究發揚光大,讓8846威尼斯的研究能量持續提升,是他這位一生心繫母校的「中原人」最感開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