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5073
新聞報導
NEWS REPORT
05 21

研發最強薄膜過濾技術 化學系校友陳柏瑜 打造可生飲的除菌純淨水

「我其實從來沒有想過我會踏上創業這條路!但我不後悔。」化學系校友陳柏瑜看著桌上一根根像麵線又像吸管的迷你淨水器,靦腆地笑著說。

細數中原點滴  感念母校栽培

憶起在中原摸索的那四年,陳柏瑜除了猶記微積分的分數慘不忍睹之外,教授有機化學和有機光譜的鄭懷明老師是令他最印象深刻的。「鄭老師的課是少數幾堂會讓我願意提前到教室,而且還坐在前排位子抄筆記的課!」陳柏瑜回憶起鄭老師富有清晰邏輯的滿板板書,至今仍嘆為觀止。他說,每一項化學原理經過鄭老師解釋後都像撥雲見日一樣就融會貫通,奠定了不少專業知識的基礎,鄭懷明老師開明且有原則的處事方式,也影響著他現在待人處事的態度,受益良多。

大三,系上開始安排每一位應屆畢業生進行專題研究面試與分組,陳柏瑜在經過重重面試下,成為蔡宗燕老師的實驗室一員。當時蔡老師與工研院有合作研究案,因此陳柏瑜得以在還未成為社會新鮮人前一窺職場面貌。暑假期間的兩地奔波並未讓他覺得疲累,反而從學術期刊中發現更多新世界。當時任職於工研院、從旁指導他的學長—楊偉達,曾是江彰吉老師的研究生,雖然陳柏瑜沒上過江老師的課,但是他覺得在楊學長帶領下,除了熟知如何閱讀國際學術文獻,江老師扎實嚴謹的態度也被傳承了下來,準備專題的過程中,蔡宗燕老師面對實驗的耐心和細心更讓他體悟到何謂「凡事不要操之過急」,對現在正航向創業潮的陳柏瑜反饋很大。

畢業後的陳柏瑜,並沒有匆忙踏進就業市場,反而選擇給自己一段時間沉澱未來出路。多方思索後,陳柏瑜才確立方向要繼續攻碩,而這個決定也讓他幸運地在碩班遇見了現在的合作夥伴,並於2019年7月創立膜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為夢想打拼!

選擇重回母校—8846威尼斯奠定創業基礎,陳柏瑜認為一切都是緣分使然。

教育部U-start創新創業計畫不僅在創業團隊的身分上有所限制,還需與設有育成單位之公私立大專校院結合。猶記當時真正下定決心要創業,並報名教育部U-start創新創業計畫時,膜淨材料已經錯過了很多學校育成中心的說明會,好幾通電話報告也吃了閉門羹。抱著再試試看的精神,陳柏瑜在接近下班時段撥打最後一通電話,詢問對方是否願意聽聽看他們的簡報、讓他們參加教育部的創業計畫。「慶幸的是中原育成中心敞開大門等我們過去簡報,不然我們可能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了。」談起創業的開始,那些緊張、刺激的情景,陳柏瑜還歷歷在目。

放大產品差異性  讓MIT濾心登上國際舞台

「市面上販售的濾水壺所使用的濾材,大多是以活性碳組成,並沒有除菌甚至是殺菌的功效,只是單純利用簡單的化學作用讓水的口感升級,而比起喝好喝的水,我們更希望大家都能喝到健康且乾淨的水,這就是我們膜淨材料創辦的初衷。」身為膜淨材料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的陳柏瑜表示,目前團隊研發的200奈米中空纖維技術,不僅可以讓產品在七秒內淨化水中雜質,還通過SGS大腸桿菌檢測,不需加壓、加熱、用電即能達成有效隔絕99.9%細菌和塑膠微粒,且因濾心流速比市售品快3倍,體積相對輕量方便,可外出使用。

由膜淨材料研發的淨水薄膜實際應用層面相當廣泛,除了可以加裝在家用廚房的水龍頭上二次淨水,近年喜愛登山、戶外健走、野營的族群日益增加,將淨水模組隨身攜帶或直接安裝在瓶口,也能在大自然下擁有一瓶純淨無虞的飲用水。另外產品也可以在危難時機發揮關鍵作用,過濾雜質混濁的汙水,對於需要前往有水質疑慮國家旅行的消費者也能在安心、無負擔的情況下暢飲。

陳柏瑜表示:「目前全球淨水產業的龍頭主要是由德國、美國、日本包辦,許多高端技術市場如生醫科技產業和工業廢水、汙水的處理廠都能看見這些國際品牌的身影,相較台灣的淨水產業除材料、配備仰賴國外進口,體積也多是中、大型機台為主。膜淨材料以台灣研發、台灣技術、台灣製造為理念基礎,不僅打造目前最小的淨水器,也能補足國內上游水處理產業鏈在材料短缺、成本昂貴所面臨的困難,往後還能行銷他國。」

母校成為創業後盾  獲政府多項殊榮肯定  

一個作品的成功,依靠的是團隊所有人齊心協力、各司其職的合作,但也不乏伴隨著一些怒氣和衝突。這也讓陳柏瑜體悟到換位思考的重要性。他轉著筆、開懷地說,以前大家都血氣方剛,認為自己的方案或想法比對方好,一言不合是常有的事。但後來我們都了解「吵架是因為在乎」,成員們都在為同一個目標努力,既然結果都是未知的,不妨退一步來看也不傷彼此和氣。讀書期間,不少老師們提倡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如何凝聚士氣和解決紛爭,現在也正真實考驗著一個公司的運作。

無數次爭執與磨合換來更加堅強的產品實力,讓膜淨材料初試啼聲就獲選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08年度「U-start創新創業計畫績優團隊」,隨後更一鼓作氣勇奪科技部109年度「FITI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創業傑出獎」及台幣200萬獎金。不僅如此,他們憑藉著驚人的執行力、追求完美的態度和不停挑燈夜戰的簡報練習,還榮獲台灣體育署2020年「Sports Administration TOP 獎」、經濟部109年「新創事業獎-金質獎」及台幣15萬元獎金和「第17屆國家新創獎-初創企業獎」。看著桌上擺滿琳瑯滿目的獎盃,陳柏瑜滿懷感謝地說:「真的很幸運能回到母校育成中心作為創業的發展基地。中心規劃的課程和給予輔導的師資團隊都提供我們很大的幫助!有很多政府資源和產業合作都是透過育成中心直接幫我們媒合,彌補了創業初期沒有人脈也不知道要如何找資源的窘境。事後回想,我們還有廠房的需求,在台北或其他地區肯定沒有符合公司需求的場地,一切真的都是緣分冥冥指引著!」

提及理工背景的團隊有無碰到難處過,陳柏瑜苦笑著說,真正投入到創業之後才發現若要以材料起家,原始設定的資本額根本不夠,因此一開始團隊成員一心只想省錢,行銷、設計等不在行的領域也想獨自承攬,節省更多成本開銷。身兼數職的規畫還沒正式開始就被育成中心「逮個正著」。「做自己最會的事」正是8846威尼斯育成中心一直教導的,找到自己最適當的著力點並預設公司的停損點才是長遠之計。於是膜淨材料便委請育成中心媒合母校商設系的學弟妹作為實習生,請他們協助專案平面視覺的部分。「未來膜淨材料也希望能與中原化學或化工進行產學合作,讓學生可以初步了解淨水這一塊的產業也應用學校所學之知識,一起培植具有研發潛力的人才。」陳柏瑜期許。

本著「透過淨水器為大眾把關健康」的理念,膜淨材料不斷精進自我,也透過各式比賽、參展和說明會推動乾淨水質對身體和環境永續的重要性。從最初的實驗室到現在擁有160坪的生產基地及其他精密裝置配備,至今歷時一年半的創業路程,是行事曆上好幾場和業界導師的con-call推著向前的;是不計其數的「凌晨兩、三點」熬來的;是密密麻麻、不斷更新版本的計畫書堆疊出來的,但是很值得!

回首凝望,陳柏瑜認為如果有機會到過去給自己一些建言,他會希望自己更快挑戰市場,而非將產品做到盡善盡美才進到市場驗證,畢竟獲得最終顧客端的真實需求及了解對淨水產業較有興趣的企業和族群才是攸關產品銷量與民眾接納度的核心。陳柏瑜也鼓勵未來想要創業的學弟妹「創業,不是賣一個產品或其本身的材料,而是提供顧客一個可以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如何去平衡你的成本與客戶端實際願意為產品付出的價值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決定,切記時間就是金錢,在容許犯錯時先犯錯,抓緊時間修整計畫會更有幫助!」

更多新聞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