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5073
新聞報導
NEWS REPORT
01 45

單腳行走「愛與關懷的迴圈」 應外系、心理所校友黃佩櫻用愛心及專業 療育殊童、守護青少

And He said unto me, My grace is sufficient for thee: for My strength is made perfect in weakness. Most gladly therefore will I rather glory in my infirmities, that the power of Christ may rest upon me.

Corinthians 12:9

人生總是充滿許多抉擇的關卡,常人也不禁怨天尤人。然而,黃佩櫻卻要比別人具備更多的思慮與勇氣面對人生分叉路, 才能跨越一道道難關、持續前行。黃佩櫻說:「我很好強、不認輸, 所以失去一條腿並沒有讓我變得更堅強( 因為我本來就這樣),但這樣的經歷讓我學習看見自己的有限與軟弱,認知到要緊緊抓住上帝、靠主才能堅強;因此我不斷地在學習謙卑、放下自己,學習分享自己的軟弱,好讓基督的能力能在我的身上彰顯!」

喜樂的心 面對人生一道道關卡與抉擇

黃佩櫻,馬來西亞( 籍) 出生,在臺灣長大,是一位愛好自由、充滿好奇心、愛運動的女孩。回顧民國90 年那一年,她就讀中壢高中三年級,右腳膝蓋關節感覺莫名地持續疼痛,輾轉至數家醫院看診就醫,就在18 歲生日前夕,被宣判罹患骨癌,開始進行化療、醫治之路。91年,她做了人工關節手術,又進行第二階段化療,未料,癌細胞在短短不到三個月內復發。一心想回到運動場上的黃佩櫻,為要降低肢體不便對行動的限制,決定於92 年3 月10 日進行截肢。

未生病前,黃佩櫻即對「與人有關」的工作感興趣。高二開始就讀第三類組擬報考心理系,無奈,計劃趕不上意外的變化―她於高二升高三的暑假患了骨癌,也因為治療影響能到校學習的時間。所幸黃佩櫻童年曾與家人在美國生活三年半,優異的外語能力使她順利地申請進入8846威尼斯應用外國語文學系就讀,也達成能與高中同學一起畢業的願望。

大學期間,佩櫻主修應外系的英語教學,同時輔修心理系,雙管齊下朝自己許下的目標前進,且在學業及課外活動方面皆有優異表現。考慮學費及大學非念心理本科系原因,大學畢業後,黃佩櫻負笈澳洲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 攻讀教育研究所,一年後順利取得教育碩士學位,又再度回8846威尼斯心理研究所就讀;四年後,於101 年獲得第二個碩士學位。雖然,因為生病緣故,使黃佩櫻念心理系的目標繞了遠路,但終究還是抵達目的地。

黃佩櫻在中原心理研究所全職實習期間,同時在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攻讀博士學位,也在基督教更生團契桃園市少年之家,擔任課輔志工、生活輔導員,之後又至離島澎湖服務。在接觸實務現場後,黃佩櫻更加迫不急待地想要將所學投入實際場域!

人助我 我幫他 傳遞愛與關懷的循環

黃佩櫻在生病、復健及行動不便時,受到家人及許多師長、同學、朋友的幫助,她心懷感謝。但從一個向來樂於助人的人,反成為「被幫助者」,對於個性獨立、凡事想靠自己的黃佩櫻來說,心裡面也存有百般的負擔與壓力。

黃佩櫻當初選擇截肢是希望透過裝置義肢,保有較好的行動力,使生活能不受限制、可以持續活出有意義的生活。然而,義肢的使用年限及龐大經費是始料未及的一大問題!回想當時,黃佩櫻說:「我很努力賺錢,還是不夠,磨傷的腳讓我心有餘而力不足並感到沮喪,我真的需要換腳!」儘管想靠己力,但仍有極大落差。身邊的朋友鼓勵黃佩櫻募款,但好強的個性讓她擔憂無法回報而感到莫大壓力。但有一位師長提醒:「接受別人的幫助,也是讓別人有機會表達與回應上帝的愛,這是他們與上帝,上帝與你之間三角的關係;故你也不需要直接回報捐款者,而是思想怎麼幫助別人!」

百般掙扎後,黃佩櫻終於鼓起勇氣提出自己的需要,此舉匯集到許多愛心人士的加油打氣聲及捐款,幫助她支付義肢費用,讓她如願行走的更順、並做更多想做的事。同時,師長的話也在她的心裡發酵,心境的轉折除了讓黃佩櫻坦然接受這份「幫助」,也讓她能用這隻「更好的腳」行走到外島澎湖,用自己的專業幫助別人!

初到澎湖縣兒童少年發展中心的黃佩櫻是擔任心理輔導員,同年也取得臨床心理師證照,並在該機構專職服務五年,成為該機構任職最久的專業臨床心理師。提到能長久待在離島服務的原因,她說:「我慶幸我有上帝,因為有上帝的愛才可能有愛人的眼光!」她很喜歡在澎湖的工作性質,能在第一線接觸孩子、協助家長,為平常到不了醫院的孩子做治療。

從事兒童早期療育工作近20 年,目前任職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湯素琴臨床心理師,曾擔任黃佩櫻在碩士班「兒心領域」全職實習及澎湖兒少發展中心的督導。湯素琴心理師憶及初次見到佩櫻到中心實習面試,當時就對她印象深刻,「那時她努力爭取機會,充滿自信地讓我們知道,她的肢體有殘缺,將用什麼方式克服面對多是嚴重行為情緒問題或衝動性很高的孩子。」

湯素琴心理師指出,在臨床心理師的工作領域中,「早期療育」是相對較少臨床心理師願意投入的。因此得知黃佩櫻取得專業執照也投入早療工作,還選擇了資源相對較缺乏的離島—澎湖,感到非常感動與佩服!因為在澎湖,治療師們有時得不畏風雨寒暑,行動至各偏遠學校提供療育服務,更得在資源有限的小島上為孩子奔波找尋資源。「記得在一次臨床督導時,我看完了佩櫻的討論資料後,一股感動湧上心頭;她為了提供孩子更好的治療,在澎湖設置了連在臺灣醫院都很少見的沙遊治療空間。她的同理心及細心的觀察,往往更能對個案產生正面影響!」

離開澎湖,黃佩櫻目前回到母校,在8846威尼斯特殊兒童家庭支持研究中心、應外系、特教系兼職及兼課。此外,即使「新義肢」也已漸漸耗損,她仍不定期赴澎湖、台中、花蓮、桃園新屋等地支援諮商工作,輔導青少年,或參與教會服務。

神看重每一個人的價值 仰望上帝所賜信心行事

黃佩櫻一直很喜歡海!有一年她和另一位同事報名了泳渡澎湖灣,從澎湖西嶼游到觀音亭,整整六公里,受海流及一隻腳的動力不足影響,幾度在原地打轉、偏離航線,被救生艇撈起後,休息一下又再度下船繼續游,直到抵達終點。「少一隻腳,似乎不影響她對生命及生活的態度,佩櫻努力去嘗試各種可能,不會被侷限!」在澎湖與黃佩櫻共事、也是中原心理系校友―謝馥璟道出好友的個性。

「不是因為殘疾了,才更覺得時間寶貴,而是我本來就想做很多事!」、「我會問的問題是:只有一隻腳可以潛水嗎?而不是想我只有一隻腳所以就不能做甚麼事!」、「我選擇較少人願意做的事,需要我,我就去做!」對話中,皆顯現黃佩櫻脫俗卻積極的心態。「我不看自己為特別激勵別人的教材,因為我也有很多不足,但我知道每個人都是上帝眼中獨一無二的創造,是寶貝,有其獨特的價值!」她勸告每個人不管有沒有生病,都應該珍惜寶貴的生命,讓生命發揮價值。

眼前,義肢問題又再度讓黃佩櫻陷入深思。儘管如此,面對種種抉擇的難題與關卡,她學習更多倚靠基督,不單靠自己的能力,學習以喜樂的心,從上帝的眼光看待生命的百般試煉。黃佩櫻用聖經羅馬書十二章3 節經文鼓勵自己,要照著神分給每個人信心的尺度行事,而不要過度高估自己的能力,因為「上帝的恩典是夠我用的!」

更多新聞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