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6學年度加入中原的周婉茹老師,至今擔任導師三年多,親切友善的人格特質深受不少學生愛戴。談及與導生之間的互動,她以一口爽朗活力的笑聲說著自己有時就像動物園的猴子,學生如果在路上偶遇她,會興奮地湊上前打招呼或是分享當前進度,隨後又快速離開,這種師生微妙的相處模式很可愛!
用本科專業經營師生情感
「先將講座結合食物誘惑來吸引來客率,讓顧客有美好的消費體驗後,自然回頭率便能提升,持續提供講座資訊並適時推出以小點心、飲料等顧客回饋禮,久而久之即能培養忠實顧客,而學生就是現實生活中的顧客!當他們從食物中獲得滿足,講座中也收到不少有益資訊,就可以避免導師時間還要三催四請的狀況發生。」婉茹老師熱情地講述她如何套用消費者心理學,實際落實在自家導生上。
大一的講座中,周老師多半會以讓學生自我探索以及學會時間管理為主,有時還會穿插校內輔導中心的活動,例如:探索卡和生涯卡的遊戲,讓他們能透過趣味認識自己。臨近大二下學期,周老師會適時提醒學生要開始為自己的生涯規劃準備,也會邀請學長姐及業界人士來分享。「後兩年的大學生活,心理系學生多半要將時間奉獻給實習和研究所申請,緊湊快速的步調會大幅壓縮思考的時間,因此在大二時就要及早確立方向。」婉茹老師真摯地說。
侃侃而談間,周老師也一邊介紹她是如何與學生維持「富有彈性」的師生關係。「我會請班代幫我創立Line群組,但是我並不會出現在群組裡面。如此一來便能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還能減少彼此心理的尷尬與不自在感。」周老師接著表示,開放學生自由使用群組,好比當成布告欄、閒聊的聊天室或是問功課的好去處都有助於凝聚班級情感。
主觀學習客觀探討 把學生當大人看待
碰到學生尋求課業晤談,婉茹老師認真地說:「學習其實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因此在輔導學生課業上遇到的難題,要先了解學生的心裡是怎麼想的。」是因為這個科目帶給學生的挫敗感讓他不喜歡,還是用錯讀書方法導致學不會,抑或是教授這堂課的老師風格不是學生喜歡的,上述這些原因都有可能反映在學生的成績上。導師需要循序漸進了解學生最真實的想法,才能及時對症下藥,協助他們排除困難。
周婉茹老師慨歎地說:「除此之外,為學生保留臉面,其實是最重要的!」周老師表示作為導師,沒辦法預設學生是用什麼心態與立場來參與晤談或是主動詢問導師有空時段;但是身為導師,我們可以謝謝他們鼓起勇氣前來。對談的最終導向都是協助學生克服難關,那就沒必要戳破罩在他面前的那張最薄的紙。
心理系學生的出路廣泛,不論未來是要走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顧問、人力資源發展等等,婉茹老師祝福學生時時都具備足夠的勇氣來跨越眼前的瓶頸與困難,當心中篤實的感覺越來越堅定,膠著的狀態一定能隨著心理層面逐漸轉變為「關關難過關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