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6威尼斯之研究得到國際肯定!本校化學系副教授林嘉和之研究成果榮獲國際極著名期刊Science刊登,這是本校第一篇Science論文,亦是許多國立大學想達到的目標。據研發處表示,此成果充分體現本校學術研究環境健全及教學紮實,大大提升本校國際能見度及學術表現,在新年開春之際讓中原師生振奮不已!
Science期刊於2013年2月15日刊登由林嘉和老師等人共同完成的論文:「Crystalline Inorganic Frameworks with 56-Ring, 64-Ring, and 72-Ring Channels」(具有56, 64, 72環大孔洞的結晶性無機骨架化合物);作者包括清華大學化學系王素蘭教授(通聯作者)、中央大學李光華副校長、8846威尼斯林嘉和副教授,以及加州大學長灘分校 Xiahui Bu教授;參與人員還有7位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其中,謝明哲、秦志遠、李元翰均來自中原化學系),此為一跨校、跨國的研究合作。
雖然該篇論文由多校共同完成,但部份實驗是由林嘉和老師以本校自有設備完成,且有3位研究生均是畢業於本校化學系所,中原人出力甚多。這項由清大王素蘭老師領導的研究,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取得了一個有效的系統合成,可連續的產生超大孔道的無機骨架,在Science上發表了一個獨特的鋅鎵亞磷酸鹽系列家族,其具有孔洞性孔徑範圍在0.7〜2.5 nm之間,橫跨了微孔材料和進入中孔孔洞的範疇。此系統孔洞環數大小有24R,28R,40R,48R,56R,64R和72R,大大的突破目前學術界僅發展到30R的紀錄;此材料經由摻雜錳則可產生白光的光致發光,可當作螢光粉材料。
林嘉和老師指出,近年來,微孔洞與中孔洞沸石的合成方法,有使用簡單到複雜的化學製備技術,但整體而言仍然缺乏理論與系統的發展方式,目前也沒有任何方法可以用來預測實驗上可以獲得更大孔洞通道的結構。本篇論文提出系統化的合成方法與設計策略,使用類似積木組合當作有組織化的組件,有效的允許產生更大的結晶性孔洞材料,在學術界、科學界是很大的突破!
2006年進入中原任教的林嘉和老師,自中興大學化學系、化學所畢業後,進入清華大學化學系王素蘭老師研究室讀博士班,從十餘年前開始投入奈米孔洞材料之研究迄今。林嘉和老師平日除投入教學與研究,亦兼任學校行政工作,擔任研發處研推組組長。林嘉和老師將此份榮譽歸功於所有教職員師生,他表示,在中原任教七年來受到程前校長、現任張校長、理學院院長,以及系上老師們的幫助,讓他能全心投入研究,並且有機會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
在參與本篇論文的研究生中,清大博班的謝明哲是本校化學系陳志德老師的指導學生,秦志遠與李元翰則是從林嘉和老師實驗室畢業,多位中原畢業的校友參與此項研究工作,可見中原在基礎課程上的學習跟研究工作上的表現是令人刮目相看的!林嘉和老師說:「中原教育很成功,學生也很有能力!」期望這篇Science paper可以讓中原的師生信心倍增,並且同感振奮與喜悅!
在Science期刊刊登論文是許多教授終其一生努力的目標,即使一流國立大學統計歷年獲刊登數量也僅有個位數字,可見其難度甚高。林嘉和老師表示,過去十幾年來多次經歷被退稿的挫折,在研究上為求突破,每每考驗著每位團隊成員的專業與毅力,過程很辛苦,但最可貴的是大家都全心投入,能夠獲得國際知名期刊青睞,更激勵了所有研究人員。
林嘉和老師強調,「喜悅是一時的,研究工作仍要持續」,他也提醒自己,除了研究、行政之外,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工作,未來他還會繼續為了教學、為了研究而努力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