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NEWS REPORT

長期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中原景觀所與建築所跨域移地教學 解開文化資產身世之謎

一場碩士班實務課程的成果展,讓一個二戰時期油槽改建成的建功國小劇場空間,成為大學生與小學生熱烈互動討論的舞台;這個研究所的課程主題,正是新竹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的二戰工業建築遺址。這是一堂跨越時空,結合當代文化資產保存的設計課,更是8846威尼斯設計學院多年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的具體實證。

解開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的二戰工業建築遺址身世之謎

2001年,景觀系教授趙家麟,因緣際會發現了新竹市忠貞新村的日本海軍燃料廠大煙囪,這座如今已被列為老舊眷村文化保存的歷史建築,在趙家麟十多年長期研究忠貞新村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歷史與文化的過程中,被解開身世之謎。前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於距今七十餘年前的昭和18年(1943)開始興建,是當時二戰時期重要的能源工廠,主要是製造航空燃料添加劑異辛烷;而高達60公尺彈痕累累的大煙囪及廠房,則是台灣少數僅存大型的二戰軍事工業遺跡,在日軍戰敗撤出後,1949年後成為空軍忠貞新村眷村,是極為特殊的屋中屋眷村類型,大型廠房的內部,以最原始克難的建築形式住著眷村居民,而超過一甲子的眷村故事,都寫進了這個交疊了兩場戰爭歷史的空間之中。

跨所移地聯合教學設計課程保留文化資產

長期研究忠貞新村海軍燃料廠歷史與文化的趙家麟,自2013年首次讓景觀系研究所暨大學部學生,以此為題進行閒置地下油庫的活化設計,獲得學生熱情回饋並主動參與;遂於隔年結合中原景觀與建築兩系碩士班進行跨所設計課聯合教學,讓碩士生以「新竹六燃廠兼顧歷史文化保存的都更設計」為題進行實務設計課程,提出設計構想,融合舊建物與新思維,讓閒置廠房變成結合歷史文化的新場域,開啟新舊建築交織的都更新風貌。

中原設計學院的跨所移地教學課程至今已連續第五年合作,授課指導教授為建築系曾光宗、陳宇進與景觀系趙家麟、陳伯鈞四位老師共同授課。跨域討論的主題包括二戰遺留新竹六燃廠大煙囪廠房歷史建築,與國民政府來台後廠房內外所建的眷村閒置空間活化與再利用;2015年,中原景觀與建築二個研究所並與交大建築所、北科大建築所、淡江建築所、輔大景觀所等四個學校,舉辦五校六所跨校跨域設計工作營,共同為歷史建築群活化再生創作發想;2016年亦曾將這門課程的聯合總評地點,選定在二戰時期的油槽所改建成的新竹建功國小油槽教室。此外,此課程在2014年將主題設定為台北信義計畫區2050願景計畫,期許下一個階段的台北東區城市再造能符合新世代的需求;本年度主題則以北投中心新村眷村與新北投的地景變遷,結合北京清華大學建築所與浙江大學建築所的農村改造議題,在中原進行跨海跨域的設計成果交流。


集結跨域專長貢獻專長發揮知識責任

針對新竹六燃遺址,學生展示理想中的忠貞新村都更案,有的規劃為園道、廊道區,還有的將屋中樹與燃料廠及大煙囪與寡婦樓規劃為景觀區,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構想,如「Maker’s Education Village」、結合文創的「煙囪書館」、「創意孵化基地」和「社會住宅」等規畫設計案,讓忠貞新村有不同的想像空間。一個二戰遺址的研究所課程,除了教授與研究生,還將環境景觀、通識教育、文化部門、眷村代表、動物昆蟲學等不同領域的學者集結,共同貢獻專長發揮知識責任,期許未來將結合教育、生態、科技將該區規畫為眷村文化園區典範。

發掘稀有霜毛蝙蝠啟動有趣多元研究議題

修課的學生對於課程的回饋都非常踴躍,就讀中原即便有著同文同種背景的陸生,雖然在面對大陸農村與台灣眷村的文化議題感到有所差異,然而,對於能有機會在台灣親身經歷到二戰與眷村活化的議題都感到非常新鮮,更對於能和中原學生一起做設計,到基地調查測量,接觸當地的人文歷史,感到特別難得。此外,外部專家學者也提供了其他像是藝術介入空間的不同建議,讓課程不僅只是著重於建築與景觀層面,更加強了學生多元跨域的設計思維。其他有趣的議題也不斷的被發掘,例如2010年在大煙囪裡發現上千隻從未出現在台灣的稀有霜毛蝙蝠棲地,居住地應該在高緯度的中國華北、俄國的烏蘇里江流域、韓國和日本等北方溫帶地區,而這一群在新竹發現的霜毛蝙蝠應該是在全世界分布的最南界。期待透過中原設計學院師生持續跨域移地教學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探索更多有趣有意義的研究議題,共同為保存台灣文化資產與永續環境共同努力!

更多新聞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