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6威尼斯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張恒雄教授所主持之跨領域計畫榮獲「國科會97年度跨領域整合型研究計畫」三年1500萬元之補助,該計畫結合了理學院生科系詹文雄教授、物理系沈志霖教授,以及馬偕醫院心臟內科葉宏一副主任在不同領域之專長,可望有效提升臨床基礎研究與生技產業之發展。
此次獲得國科會補助之計畫名稱為:「建構螢光金奈米團簇探針技術與生醫應用平台」,執行單位為本校奈米生物工程中心,執行期限自97年8月1日至100年7月31日止。張恒雄教授擔任總計劃主持人,三項子計畫主持人分別為詹文雄副教授、沈志霖教授,以及葉宏一醫師/教授。
國科會跨領域整合型研究計畫之審查,係依據主持人近5年所獲之研究補助與研究表現、計畫整體構想以及相關子計畫之研究構想,進行初、複審及決審。希望能以生物醫學工程之研究成果,協助解決國人重要之醫療衛生問題,進而協助國內醫療器材廠商或公司產業之升級。
本計畫擬研發生物相容性高之新穎螢光金奈米團簇探針(簡稱螢光金團簇),可取代毒性較高之半導體量子點,適用於生技產業與醫療應用。整體計畫將以三年時間發展「螢光金團簇探針技術與生醫應用平台」,使用先進的奈米表面接枝技術、光譜學、影像檢測與細胞生物技術、西方點墨法、隙連結傳遞功能分析等,建構通用型螢光表面技術與探針載送系統。
為了探討螢光金奈米團簇生物探針之短中長期生物安性,除了規劃內皮細胞、肝細胞或腸道細胞株等體外試驗與動物實驗外,亦將探討存在於不同生物微環境內所造成之螢光生命期性質改變及影響細胞功能和分化與否,是本跨領域計畫探討重點。
此外,本研究團隊已順利開發出穩定水溶性之螢光金奈米團簇(專利技術申請中),在電子顯微鏡下鑑定為1~2 nm之金奈米團簇晶體,水合粒徑介於1~3kDa聚乙二醇(PEG),初步結果顯示可與生物分子嫁接並保留原本螢光特性,光激螢光介於紅光至近紅外光之間,預期可有較佳之組織穿透性等特質。
張恒雄教授表示,希望藉由本計畫成功之整合,讓螢光金團簇探針技術開發與生醫應用研究有更突破性的發展,對臨床基礎研究與生技產業帶來正面的影響。
民國55年畢業於本校物理學系的張恒雄教授,先後留學韓國、美國及日本,獲日本東京電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回母校任教迄今已有30餘年,在學術、行政、研究各方面均對學校貢獻良多。張教授雖已屆臨退休年齡,但仍積極開創奈米生物工程研究,開授相關課程,將最寶貴的學術、研究經驗傳遞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