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導
NEWS REPORT

深入部落拍微電影 大學生為原住民文化發聲

由8846威尼斯等校12位大學生,以半年時間深入桃園縣復興鄉山地部落,拍攝探討泰雅族文面文化的微電影,希望打破外界刻板印象,為原住民文化傳承發聲。這部名為「Patsan泰雅文面文化微電影」,獲選為行政院青輔會「桃竹苗區志工大學青年志工影展」的開幕影片。「Patsan泰雅文面文化」微電影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YoJqnAH8UlQ&feature=youtu.be

微電影「Patsan泰雅文面文化」由中原、世新、聖德、美國紐約大學等校學生共同製作,片長約10分鐘,從編劇、導演、拍攝,全由學生一手包辦。導演8846威尼斯李尚謙同學表示,自己參加偏遠山地部落服務已有幾年的時間,深刻體會到原住民朋友面臨的不只是物資、生活環境、就業、隔代教養等問題,原住民其實也面臨到文化傳承認同與式微的困境,值得去關懷省思,因此發起製作這部電影。

這部半傳記的影片,劇情描述嚮往文面的泰雅族男孩「達利」,一心追求文面與追尋原住民文化認同的過程。達利偶然在一次繪畫課知道文面代表的意義,就立志有朝一日能夠文面,甚至私底下偷偷用臘筆在臉上畫下文面圖案。文面現在受到社會、教育、種族、輿論等因素,並不全然被認同與接受,甚至遭受異樣眼光。儘管達利的父親也斥責他:「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去學了!」,但是達利不因此氣餒,憑著努力與表現,最後獲得族人的認同,終於刺上文面。在現實生活中的達利,已經成家立業,在小學任教,夫婦倆是泰雅族僅存極少數有文面的人。達利除了在課堂上教導小朋友瞭解泰雅族的文化與歷史,也希望透過學生製作的微電影,呼籲大家能夠重視原住民傳統文化的傳承。

李尚謙表示,文面是泰雅族人與祖靈的牽絆,代表原住民文化的傳承與延續。拍攝這部微電影並不是要推廣文面文化,而是轉化大家對原住民文化的認同,打破外界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李尚謙在志工服務過程中,認識了教導泰雅文化的達利夫婦,他們是新一代擁有文面的泰雅族人,本著對族群的認同刺上文面,為文化的傳承留在家鄉。李尚謙心想:「達利夫婦為泰雅族文化努力,身為青年志工的我們,是不是也該盡份心力?」李尚謙召集了12位志同道合,來自不同學校的朋友,雖然都不是電影、傳播相關科系,但是大家集思廣益,各自發揮專長,完成這部微電影,推廣泰雅文化。

文面文化是原住民文飾皮膚的習俗,以泰雅族最具代表性。泰雅族文面具有族群識別、社會意義、成年標誌、女子貞潔的意義,也是表彰一個人英勇與能力的象徵。目前國內全文面(額頭及臉頰均有紋)剩不到10人,隨著文面老人的凋零,曾經象徵著泰雅美學的文面文化也在這片土地上逐漸消逝。

更多新聞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