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演、製全方位資深劇場人-陳立華,12月2日晚上7時應本校通識教育中心邀請蒞校舉辦創意專題講座「遇見表演藝術,在校園」。陳立華導演突破演講的刻板形式,採用「問與答」的方式,藉由同學發問的問題,引導出表演藝術的定義、如何欣賞表演藝術等,從表演藝術的社會面、經營面等角度,與同學分享他在表演藝術領域的個人體驗,教導同學從事情表象去觀察其背後的成因。
陳立華為國立藝術學院第一屆畢業生及第一屆戲劇研究所碩士,兼具編、導、演三項戲劇專才。曾經在全台各地掀起一陣相聲熱潮的「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即是陳立華的創作之一,近期他更分別與吳彥祖、劉若英、梁永琪等合作有「快樂王子」、「半生緣」、「大娛樂家」等作品。
陳立華導演表示,「表演藝術」必須存在欣賞者,然後有效的傳達創作者的創意,讓欣賞者在心中獲得感動;他又說道,一個好的演出會不斷地轉移其影響力。陳立華導演以「遛鳥俠事件」、「柏林廣場裸體表演」、「快閃族」、「競選活動」、「擺地攤」等事件與現象,詢問同學是否贊同其為表演藝術?他說道,這些現象會因這每個人思維的差異而有不同看法,如果它能引起你心中的某些想法,讓你情緒起了波動,他便算是表演藝術。但他特別強調,所謂的情緒波動指的「非」看到現象時的第一層感受,而是「為什麼」我會有這種感受。
陳立華導演進一步指出,如何欣賞表演藝術。他說,在欣賞表演藝術時透過檢查自己的情緒波動,再輔以觀察別人的情緒波動,思考其造成的原因,便成培養自己欣賞表演藝術的能力。但他同時提醒大家,欣賞表演時,「柔軟的心」是不可或缺的,有柔軟的新方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事情的真相;另外,「人生經驗」也影響著一個人對於藝術表演的解析力。
如何培養自己的欣賞能力呢?陳立華導演也分享,他在甫進入藝術學院時的作法。在欣賞演出時,欣賞者可從創作的主題思想、主幹、結構、人物、意識型態、執行技巧、表演中的時代背景等因素加以觀察,累積自己的欣賞能力。但他再次強調「打開感受力」,才能體驗不同以往經驗的感受。
同學問到「如何培養創意呢?」陳立華導演認為,創意是思維習慣的改變。第一、如何嚐新?他說道,具備以下重要特質的人,便有「可能」產生創意,這些特質包括:膽子大、有能力、比別人精緻、抱持高度感受力、有效聯想、重新組合。第二、保持柔軟的人,必須擁有開放、柔軟的心。
另一位話劇社的同學問到「如何在舞台上感動人?」陳立華導演特地叮嚀表演工作者,應該將自己的重點放在「給予」而非「要」。他以禮物為例,禮物是「給予」而非「自己享用」,如果表演者「專注」於自己的演出,讓欣賞者有所感受、認同創作背後的意義,他便會感謝你所帶給他的感動。
在演講最後,陳立華導演點出他至目前為止仍在思索何謂藝術,如一定需給藝術下一個定義,他認為「藝術」是帶給心靈不同的經驗感受。他表示,藝術必定是「人為」的、有「人」的成分在裡面,一定有創作者與欣賞者間,在感受上的互動。
陳立華導演的精彩演說,讓與會的同學欲罷不能,不斷提出問題發問,與這位編、導、演、製全方位資深劇場人對談,最後延遲半個多鐘頭,在一片熱烈掌聲中劃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