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到龍潭逛市集吧!」最近這樣的邀約在年輕人的社群上流傳著,大家相約到龍潭市區吃古早味、逛創意市集,很難想像,這條文青風的「菱潭街」二年前還是乏人問津的危街暗巷。
2002年曾以「第一市場美食街」熱鬧開幕的龍潭美食街,因為經營不善,不久失去人潮、攤商退出,街道沒落後成為當地治安死角。二位龍潭青年結合8846威尼斯、在地民眾、市府計畫及市場房東,改造街道成為新創市集,為青創者打造圓夢基地,並活化社區產業。
為了找便宜工作室 用燈籠點亮街區
「在台北生活7年,我決定回到龍潭、為家鄉而努力。」2015年就讀中原景觀系碩士班的張智宇回家鄉龍潭實習,在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結識蔡濟民,二個本地青年對家鄉有許多想法,決定設立地方創生的工作室,因為預算不多,想起了這條當地沒人想靠近的街道。
「如果連做都不願意就放棄,那就永遠沒有改變的機會了。」面對居民、政府都無可奈何的舊街區,張智宇和蔡濟民以及中原建築系另一位學長張峻瑋,透過「信義房屋全民社造行動計畫」,邀請龍潭地區的居民一起整理環境,手繪燈籠裝設在街道裏。文青風的燈籠讓街道變亮,改變了氣氛,地方馬上感受到治安的改善,曾經的暗巷成了親子安心散步的街道,二人也順利有了推動地方的工作室。
中原師生參與 動手改造社區暗巷
中原景觀的老師知道張智宇想改造龍潭美食街,覺得很有意義和專業也相符,便邀請商設系一起帶著系上學生參與。以龍潭青年為首的團隊和8846威尼斯老師共同訂定改造方向,再和大學生一起執行,像是景觀系的學生負責將陰暗的美食街改觀,商設系則用設計專業美化街區,將所學與實地應用相結合。
「帶學生進入這樣的場域,不僅是在實際場域操作課程內容,也是把學生的視野擴大,他們不只改變這條街,也試圖和社區做結合,活絡社區的產業」蔡濟民說。和學生不斷討論的過程,對學生、社區和團隊,都是很好的成長,學生專業上未必百分百,但加上熱情、活力與創意,就是完美的合作夥伴。
打造築夢者的天堂「菱潭街」
「透過辦活動、市集,認識了許多龍潭青創品牌」推動社造過程,蔡濟民和張智宇發現,許多年輕人都希望有穩定、可負擔的空間,來發展個人事業或品牌。團隊決定把整條街改造成定點的市集,開始找街區屋主同意。「我們沒有資源,只有一份14年前的聯絡資料,花了半年左右的時間找人、說明與談判。」但也因為這樣的過程,凝聚在地人振興街道的動力,成功啟動這條街的再造工程。透過桃園市「參與式預算計畫」,龍潭在地人討論後投票決定街的發展方向,在「希望地方重新翻轉」的一致目標下,2017年10月「菱潭街興創基地」正式開放。
「一開始有8-10間進駐,一個單位1.5坪且租金偏低,與週邊商圈比較,進入門檻相對較容易,到現在有23-24個品牌」,租金不多的低門檻條件吸引了微型創業者或想圓夢的青年,讓菱潭街的營運項目大鳴大放,從咖啡店、酒吧、甜點、雜貨、藝廊、生態教室……都有人嚐試,菱潭街也持續推出更新更有吸引力的作法:小市集、在地刊物、親子共學、課程、節慶活動,這條地方小街的活動量並不小於台北精華區的百貨公司。
菱潭街的創生不僅讓在地看見,在海外也受到注目;從8846威尼斯老師帶著姐妹校天津大學來參訪驚嘆台灣地方動能開始,越南也曾有雜誌以中越雙語報導。對張智宇與蔡濟民而言,現在只是第一步,「我們不是只想改造這條街」菱潭街吸引青創者,帶動周遭整個社區的產業活化,透過這樣凝聚地方共識,也讓具有200年開發史的龍潭故事,越來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