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的綠白空間色調,搭配多功能同色桌椅,簡單的搖身一變,原本單純上課討論的空間,瞬間就成為智慧自走車、AR擴增實境的操作場地。後方設置的農耕植栽,正透過偵測系統即時傳輸數據到前方的大型智慧化觸碰螢幕。牆上掛著3面時鐘,分別指向台灣、矽谷、日內瓦的標準時間,象徵著以「創意、創新、創業」三創精神期許的電資學院,要為學生打造一個充滿創新科技與創意發明的實作園地。
小型實作教學示範場域翻轉教學現場
繼105學年打造「三創意次元空間」之後,電資學院持續延伸大創客精神,將電學大樓104教室重新打造「三創討論室」,坪數不大的小空間,裡頭卻有大大的驚奇。配合106學年度正式設立的「人工智慧應用學士學位學程」,並深化課程創新教學,三創討論室以做為小型實作教學示範場域為構想,將空間重點規劃為「PBL及翻轉教學室」與「智慧電子農業創新室」,期盼藉此活化師生教學場域、翻轉教學現場!
原本單一功能的研究生討論空間,重新規劃後,不論是人工智慧教師工作坊、學生學習社群、專題實作課程等都能在此討論實驗。透過新穎科技的智慧系統、實驗設備,結合PBL教學法,三創討論室讓學生從實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習得跨域新知。電資學院學士班四年級林子翔表示,三創討論室是個很棒的實作場域,目前他正在進行如何去除手部裝置的AR擴增實境專題研究,讓他對於AR跨域知識也充滿了學習動力。
結合新南向政策智慧農業開創台灣跨域產業新契機
而另一項重點規劃的「智慧電子農業創新室」,則配合政府「5+2」產業中之南向、新農業計劃,並結合電資學院以「人工智慧應用」為發展核心目標,由電子工程學系教授鍾文耀執行的科技部「品質農業應用研究」、「工程及應用科技」等研究計畫專案,帶領學生透過專題實作,在室內建構小型農場溫室,進行蔬菜種植及溫室監控。透過土壤設置的感測器,讓植物生長參數藉由無線感測網路,回傳到前方智慧螢幕進行數據整合分析後,再經由系統指令自動化調節LED高效光源、風扇、溫溼度環控等,為植物提供最佳化的生長環境。而一旁的智慧機械手臂,則是結合3D雷射雕刻功能,提供金屬、光纖、木頭、玻璃等材料切割,未來也將研發透過智慧機械手臂進行作物採收功能,為台灣農產業帶來更具智慧科技的增值效益。
此外,「智慧電子農業」也搭配政府「新南向政策」,與印尼、菲律賓等大學共同合作,推動雙邊技術交流與人才培育。電子系鍾文耀老師表示,東南亞各國因暴雨、乾旱等極端氣候,對糧食作物的供應造成極大的影響。而目前以整合半導體、智慧電子、物聯網等跨域技術的智慧農業,經過5年多的研究以來已成果斐然,現階段不僅與桃園地區的農改場、國內多家有機農場等進行產學合作,並聯結印尼萬隆區的大學及台灣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ICDF)在當地的實驗溫室,預計拓展微氣候融入的智慧栽植及影像處理技術,為雙邊的農產業提升加值。而學生在此實務學習的過程中,也開拓了跨域專業學習及新農業應用的視野。
打造AI人工智慧時代的人才培育基地
電資學院院長繆紹綱指出,三創討論室最大的亮點在於「智慧電子農業」的加入,運用生物科技、數據分析等技術,建立無汙染的蔬菜花草種植環境。未來將結合甫成立的「物聯網與智慧雲端中心」,共同開發智慧感測物聯網系統,為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預備人才培育基地,以達成產學共榮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