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5073
新聞報導
NEWS REPORT
豆漿大王舞台劇

讓人不只是笑的喜劇「豆漿大王」 – 探討台灣生命力

黑門山上的劇團繼「愛情大亂鬥」、「十三角關係」後,12月2日晚上7時30分再次蒞臨本校,此次共有500餘位師生齊聚音樂廳欣賞劇團帶來的2003年新作「豆漿大王」。在戲劇結束後,該團團長謝念祖並舉辦座談會,與戲迷對談。

「豆漿大王」描寫民國三十五年,七○軍團來台,主人翁-永貴在舉目無親的情形下以賣豆漿為生,受到大眾喜愛,生意蒸蒸日上,期間永貴之子建國掙扎於「媒妁之言-外省姑娘春桃」與「自由戀愛-本省女孩-小莉」間作抉擇,最後放棄小莉。永貴逝世後,其子建國繼承其家業,而其愛人小莉則與豆漿店的伙計火旺於建國的豆漿店對面另開一有新潮裝潢的「世界豆漿」與傳統老店「豆漿大王」競爭。當小莉開店後,建國酗酒自棄,此時春桃展現中國女性的韌性,一肩擔起豆漿生意;而建國的兒子小明則活靈活現地將時下青年人好逸惡勞、胸無大志的一面呈現在舞台上。

在此故事中,穿插了台灣50年來各時代的經典大事,包括:三○年代的省籍情結;五○年代的梁祝「凌波熱」、彈珠汽水、金龍少棒隊獲世界冠軍;六○年瓊瑤戲劇、民歌時期、中美斷交、十大建設、李師科搶案,到近年的葡式蛋塔、尹清楓命案、921大地震等,可說是台灣近五十年的市井小民心中的點滴。

而原屬於外省食物的豆漿、燒餅、油條,在一次次的跨越省籍情結、共同歡慶台灣奇蹟的事件後,「本省人」接受了「外省食物」,尤其從「中華」少棒隊在美國為國爭光開始,因為當年並未有24小時的7-11,豆漿店成為民眾晨起談天說地、歡慶榮耀的場所,這樣的因緣,使原本不屬於本省食物的豆漿、燒餅、油條融入本省人的飲食中,民族飲食的融合由此展開,豆漿意外成為了民族融合的熔劑。

戲劇中,主角們歷經國民政府遷台後的種種困境,但他們卻一一克服了挫折,持續將豆漿文化發揚光大。根據黑門山劇團團長亦是豆漿大王導演、製作人的謝念祖表示,豆漿大王一戲是希望藉由「豆漿小吃」的發展中探索台灣生命力,及傳統與創新的思維差異。他說,戲劇中演員們不斷重複的「現在應該是最亂的時刻了!」強烈表達台灣人的對於環境適應力與對生命的韌性。

這齣「豆漿大王」創作中,有市井小民的奮鬥血淚,也有感人的人際關係,有笑有淚,企圖找回所有人喝豆漿、吃燒餅油條的共同記憶。全劇從有真實的歷史考證,卻沒有一般歷史劇的沉重,編劇吳世偉和導演謝念祖運用巧妙詼諧的喜劇手法,帶領觀眾輕鬆中反思歷史的未來。

由於黑門山劇團屢次蒞校表演皆造成轟動,本次特別採取憑票入場方式,索票時間為當日下午5時,許多同學為奪得最佳的觀賞座位,於當日中午即於音樂廳前等候,希望拔得頭籌。根據主辦單位通識中心表示,原本僅預計開放音樂廳450個座位,但因索票同學踴躍,最後並追加100個名額,因此當日晚上不放棄觀賞好戲的同學們,紛紛席地而坐,欣賞豆漿大王。

更多新聞

XML 地图